(资料图)
中国消费者协会“慧眼计划”为消费者提供免费的真假鉴别服务,让消费者在维权中不再孤军奋战。不过从长远来看,借给消费者一双“慧眼”是不够的,还要监管部门替消费者出重拳打假,相关平台也应切实承担起主体责任,实行有效监测监督。
最近,中国消费者协会宣布扩大“慧眼计划”实施范围,直接为消费者提供真假鉴别服务,而且是免费的。消费者在维权中不再是孤军奋战,他们的背后站着中消协,中消协背后站着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专业机构。法律和专业,是“慧眼计划”的最大底气。
不过从使用体验来看,这双“慧眼”想炼成火眼金睛,震慑不法商家,还得继续淬炼。
在鉴别机构环节,鉴别本身就是消费领域的难题。就化妆品而言,不同国家销售的版本、不同批次都有差异,对于平台鉴别能力是不小的考验。比如,首批加入“慧眼计划”检测机构的一家电商平台拥有自己的鉴别团队,鉴别能力比较受业内认可。但这次其开放的“慧眼”鉴别服务仅仅是个人鉴别师的线上鉴别服务,而不是平台官方的线下鉴别服务,这客观上导致了一个问题:平台又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而且还要派出替补“球员”给竞争对手当裁判。
随机询问了几个主流电商平台,大多数平台和商家均表示不认可某些电商平台等第三方鉴定。消费者通过“慧眼计划”拿到的鉴别书能发挥什么作用?这很考验中消协的公信力。
在消费者这边,目前“慧眼”鉴别服务主要涉及假冒情况严重的鞋类、美妆、钟表、箱包等高价值商品,鉴别需要消费者上传商品必要部位(如商标、铭牌、拉链等)的照片。笔者体验发现,不同角度、光线拍摄的照片差异很大,鉴别结果准不准也是个问题。
鉴于线上鉴别的局限,中消协强调目前的鉴别结论仅作为消费参考,如果消费者想要后续维权,还需要走程序及进行条件更为严格的鉴别。但有“中消协”这三个字,平台方和商家将有很大概率重视消费者维权诉求,这已是可喜进步。如果存在更有公信力的检测机构加入“慧眼计划”,效果可能会更好。
从长远来看,借给消费者一双“慧眼”是不够的,还要监管部门替消费者出重拳打假。比如,在某电商平台的鉴别需求页面,显示已累计鉴别超过4亿件(次),从鞋包、化妆品到宠物食品,五花八门。出现如此惊人的鉴别需求,根本原因是造假产业链“野火烧不尽”,消费者买得不放心。前段时间有媒体调查发现,3000多元的化妆品空瓶居然能卖300元,可见造假团队也在不惜本钱地“升级”。随着跨境电商和市场采购贸易迅猛发展,侵权假冒商品向新业态的漂移越发明显。现在有些假货正试图以“海归”身份回到境内销售,这对打击假冒侵权工作提出了新挑战。
相关平台应切实承担起主体责任,对一些明显的“异常”商家、蹊跷交易,尽到必要的“形式审查”义务,实行有效监测监督。鉴别是事后补救,东西买到手了,就算鉴别出是假的,维权还得费力气。相比一份“慧眼”鉴别书,消费者真正需要的是闭着眼睛也敢放心买的购物环境。(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佘颖)
关键词: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手机版 投诉文章:435 226 40@qq.com
Copyright (C) 1999-2020 www.baiduer.com.cn 爱好者日报网 版权所有 联系网站:435 226 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