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不会让他们更自信,反而会产生自我怀疑,加剧对失败的恐惧……
_______________
【资料图】
“冒牌的路长得不一样,站在原地也提心吊胆;请别看穿我,原来只是冒牌货,低头问自己,到底我凭什么。”这是《假货症候群》的歌词,唱出了假货症候群的心理活动。
这种心理现象也被称为“冒名顶替综合征”“冒牌者综合征”,它的特征是:人们无法相信是凭借自己的能力取得了已有的成绩,往往将成功归因于运气、个人魅力或是人际关系;成功不会让他们更自信,反而会产生自我怀疑,加剧对失败的恐惧。
最近,95后唐嘉在知晓了这一概念后,对这种心理特征产生了强烈的认同感。在前不久的求职中,她经历了几场面试。每当接到初轮面试通过的通知,唐嘉都会担心第二轮面试是否能成功。收到面试结果后,唐嘉也会对面试进行复盘。如果面试结果不理想,她会觉得是自己能力不够;而如果收获了好的结果,唐嘉也并不觉得是因为自己表现优异,反而归因于一些外在的、客观的因素,比如她会觉得只是因为面试当天外貌形象不错,或者只是在这次群体面试中选中了一个便于发言的座位。唐嘉说,很多时候她都会觉得当下的成功只是因为运气好,下次就不一定了,并且会因此感到担忧。
步入职场后,每当工作顺利展开、取得成果,唐嘉都会觉得只是因为合作伙伴足够优秀。她不相信别人的赞赏,认为“所有的夸奖都是客气”,而非真实的认可。唐嘉把工作看成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她觉得工作中试错成本很高,害怕被指责,所以一直希望自己不要在工作中出任何纰漏。这样的心态经常让她在工作时提心吊胆,害怕别人发现她的不足之处。而一旦犯错,哪怕只是一个无关紧要的小错误,她都会产生悔恨,甚至全盘否定自己的能力。唐嘉说,她只能试图通过努力地工作去摆脱对自己能力的怀疑。
00后的周靖炜是重点大学大四的学生,他也时常觉得自己有“冒名顶替综合征”的心态。中学时期周靖炜的成绩排名并不拔尖,他认为自己的能力并没有其他同学那样优秀,能够考上重点大学本就是一种幸运。今年,他又通过了研究生考试,成功地拿到了心仪学校的录取通知,他感到不可思议。
收到研究生的录取通知后,周靖炜的开心没有持续太久就又陷入了焦虑状态。“我担心读硕士的时候自己不能让导师满意。”周靖炜说,他不知道下次站在人生十字路口的时候,还能不能像这次一样幸运。
像唐嘉、周靖炜一样的人不在少数,“冒名顶替综合征是很多人都会经历的一种心理状态,是不够自信、惧怕成功的表现。”武汉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研究所副教授陈武认为,人们“对成功的预期是有错觉的”。在取得成功之前,人们总会被榜样的成功光环迷惑,认为成功是遥不可及的,高估了取得成就所要付出的努力,因此取得成功之后,往往会怀疑自己取得成功的合理性和正当性,这是一种心理误判,不代表个人的实际价值和能力。
陈武说,这种心理往往出现在成长速度和取得的成绩不成线性比例的情况下,或是在环境的影响下、短期内经历了较大变化。如果在过往的生活中得到的认可较少,自我认同感会比较低,很容易将他人的评价“内化成自我认知”,在取得成功后也不敢认可自己。
陈武告诉笔者,认识自己的主要方式有三种:“照镜子”、和周围的人对比、别人的评价。尤其是对于年轻人来说,很多时候因为经历不够丰富,人们会更多地通过别人评价、与他人对比来认知、评价自我。在《冒名顶替综合征》一书中,作者米夏艾拉·穆逖兮将这样的心理比喻成一面哈哈镜,通过这面哈哈镜,人们扭曲了对真实自我的认知。
心理现象会对行为、认知产生意识不到的影响。陈武说,这样的心理状态让人内心产生冲突,一方面渴望成功,另一方面又畏惧成功。就像是唐嘉切身感受到的,这样的心理状态“很影响自信心,也会影响工作生活”。
关于如何面对冒名顶替综合征,陈武认为首先要接纳这样的心理状态。冒名顶替综合征是一种自然发生的正常心理活动,并非是一种疾病或是异常特征,不需要给予“过度的关注”。如果感觉受困于这样的心理状态,那么可以尝试转移注意力,向外寻找帮助,例如向朋友、家人倾诉。
同时,要对自己有正确的认知,抵消掉负面影响。陈武建议,如果有能力做到自我分析,可以尝试全面地分析取得优异成绩的原因,理解和认可自己的成功,并正确剖析自己的实力究竟如何,搭建起一杆自我认知的“秤”。但搭建起这杆“秤”并不容易。陈武认为,提升自己的实力、保持积极的生活方式也很重要,当人们已经做到“读万卷书”时,更要通过“行万里路”搭建起自我认知的那杆秤。
刚了解到冒名顶替综合征这个概念的时候,唐嘉觉得“原来自己并不是一个人”,这样的心态是许多人都会面对的,有更多的人关注和研究这种心理现象,当自己再遇到这样的心态带来的负面影响时,她感到会有方法和希望。现在,她也正在积极地通过改变消极的思维方式,以克服冒名顶替综合征带来的负面影响,并保持着“尽人事听天命”的心态,更多地将注意力放在尽力而为做事,而非过分担忧结果。
(应受访者要求唐嘉为化名)
来源:中国青年报
关键词: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手机版 投诉文章:435 226 40@qq.com
Copyright (C) 1999-2020 www.baiduer.com.cn 爱好者日报网 版权所有 联系网站:435 226 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