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高温天气,天津中午时段,温度计显示气温达39℃以上。记者 伊健摄
“天津市气象台将高温橙色预警信号升级为红色预警信号,预计今天白天天津中心城区的最高气温将升至40℃,请有关单位和人员做好防范准备……”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上周,津城又是连续多日的骄阳似火。自今年入夏以来,热浪一波接着一波地席卷华北地区,滚滚热浪配得上“极端”二字。先是端午节小长假期间,天津市民切身感受到“40℃三连击”的火热;到了7月初,气温持续居高不下,后又飙升至40℃。2022年夏天未曾出现过的高温红色预警信号,在2023年夏天已经多次出现。自6月以来,全市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平均气温和高温日数均打破1951年有完整气象记录以来的最高值。
面对高温,与市民关系最为贴近的民生保障单位都在如何确保市民安全度夏呢?
气象:准确预报
预警叮嘱到位
“受暖气团的影响,接下来3天都是高温天气,局部地区可达到39℃至40℃。”天津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卢焕珍当天值班,她将注意力高度集中在每一项气象资料上,她要为此轮高温天气过程精准把脉,并给出明确的预报。
在岗工作35年了,像今年这样的极端高温天气在这位气象专家看来着实罕见。“今年入夏以来,高温覆盖范围广、持续天数长,而且极值高。这在往年都是罕见的。”卢焕珍说,“过去偶尔也会出现39℃或40℃的高温天气,通常几年会出现一次,但今年自6月至今,平均气温和高温日数均已打破1951年有完整气象记录以来的最高值。”
都说气象预报员是能够“天地通话”的人,他们会判断老天爷的“脾气”,通话的基础一定源于理性、客观地分析,源于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经验总结。
“每一个关键要素都要仔细且缜密地分析,通过长年累月的经验积累,认真科学地做出研判,最终落实到给市民一份准确的天气预报。”卢焕珍说,特别是面对公众高度关注的极热天气,准确的预报能够给相关职能部门提供有力的参考,能够第一时间提醒公众注意避暑。
40℃,当首席预报员给出明确的答案后,天津市气象台与天津市健康气象交叉创新中心联合“挂出”了脑卒中气象风险黄色预警,这已不是天津市民首次收到此类预警了。今年6月21日首份夏季版脑卒中气象风险橙色预警发出,迅速在市民中间传播,一时成为街头巷尾谈论的热点话题。
很多老人提早去晨练、买菜,因为预警中已明确提醒避免高温时段户外活动。听到市民的讨论声,天津市环境气象中心工程师郝天依心里便有底了,发布脑卒中预警信息的目的达成了。研究发现,脑卒中是致残率较高的疾病,严重时可能会造成患者死亡。郝天依说:“天气的剧烈变化是影响脑卒中发病的主要气象影响因素,尤其是气温骤升、骤降与脑卒中的发病关系更为密切。我们有必要提醒广大市民,特别是老年人。”
除了脑卒中预警外,中暑指数的研究方法最近也被更新了。天津市环境气象中心工程师王晓佳介绍说:“今天市民看到的中暑指数是基于人体热量平衡模型,考虑人体代谢、衣着、辐射等因素,引入热舒适指标,比之前以温度达到35℃就预报中暑的效果好得多。”这份指数引用了天津70多家医院近10年中暑人数的情况,并将中暑指标细分成数公里尺度的网格化发布,比之前全市范围大尺度统一发布更精准。
当高温天气持续,各类健康提醒每天都会如约而至,此类信息变得“常态化”后,是否会影响市民的重视程度?天津市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的同事们想出应对办法,今天市民看到的气象信息不是生涩难懂的气象语言,而是一看就懂的百姓语言,是一张张图表、是一段段短视频。
预警服务科科长赵敏告诉记者:“今年截至7月6日,高温红色预警已经发布了5次,2022年高温红色预警为0;要知道发布红色预警是很严谨的事,我们连每个标点符号都要一审再审。我们要确保每条重要预警哪怕提前一分钟告诉市民,让信息广覆盖,尽可能帮到市民。”
本周已入伏,先前的干热将逐渐转入闷热,暑热依旧,雨水将至。关注每天的天气预报,提前做好应对准备,这就是气象人给市民们送去的真挚服务。
急救:救治高效
保障市民安康
连日来的高温天气,导致中暑的病例增加。记者从天津市急救中心了解到,近期市民拨打120急救电话的数量有所上升。以天津市急救中心急救二分部接诊数据为例,平日24小时的接警量约为120人次,而高温天气下的7月5日8时至6日8时,24小时的接诊量为150多人次。“其中大多数患者出现了发热,偶尔伴有惊厥、昏迷等症状。”急救二分部副主任医师、医疗组长李树贵介绍。在相关患者中,以建筑工人、外卖快递员等户外工作者为主,“高温暴晒加之高体力劳动,极易出现中暑症状,严重的患者甚至会转为更加危险的热射病。”李医生进一步提醒。
7月6日下午,津城的室外气温逼近40℃,阳光直射的地方温度更高。在河西区一条街道上,一男子突然晕倒,与此同时出现了抽搐症状。路人见情况不妙,赶忙拨打了120急救电话。“值得欣慰的是,当我们医护人员赶到时,报警的路人正撑着一把遮阳伞守护在患者身边。”值班医生说。据热心市民反馈,他当时并不清楚患者的实际病情,因此不敢轻易挪动,考虑到当天是高温酷暑天气,气象台也发布了高温红色预警,他有了防暑的意识,于是为患者创造一个相对遮阳的环境,等待着医生们的到来。
据医生介绍,这位患者当时的体温已达到40.7℃,医护人员赶紧将患者脱离高热的环境,同时采取了物理降温及吸氧的方式加以缓解,与此同时通过身体检查,再根据患者的生命体征补充液体……医护人员在车上抢救着,车辆已经奔驰在前往医院的路上,送进医院后进行更加细致的治疗。
同在高温天气下,一些上年纪的老年人更应被家人关注。李树贵提醒:“高温天气会影响老年人的体温调节中枢,可能会出现体温调节中枢紊乱,因此要格外关注。”
6月23日,津城也是高温红色预警,当晚7时许,家住河西区的一位高龄老人就出现了高烧症状,是邻居在第一时间拨打了120急救电话。仅仅几分钟后,急救中心的医护人员就已赶到,一系列的急救措施同步展开。“当时,老人的体温逼近41℃,皮肤是干热的状态,已经出现了意识障碍,急救人员在现场立即进行了救治,并平稳转送到医院急诊科进行进一步的治疗。”李树贵介绍着当天的情况。
近年来,天津市急救中心不断优化院前医疗急救服务体系,目前全市共有204个急救站点,院前医疗急救服务半径明显缩短。与此同时,急救车辆及设备不断完善,调度人员在接到报警电话后依照就近原则进行自动派车,接报至到达现场平均时间可达9分钟以内。
针对近日连续的高温天气,市卫生健康委将应对高温天气患者救治工作作为近期医疗工作的重点,在全面部署应对高温天气医疗救治工作的基础上,针对高温情况下出现的主要病症的识别和救治进行了专题培训;急救中心相关部门也第一时间对一线急救人员进行了部署及培训,确保高温天气下医疗急救工作快速有效,全力保障市民安康。正是因为一系列的优化措施,在应对今夏高温时才能有条不紊。
消防:快速响应
主打安全度夏
高温天气影响下,不只有120急救中心的电话量增加,119消防救援电话量同时也在增加。在河东区消防救援支队津滨大道消防救援站,“连轴转”成了高温天气下他们的工作常态。平时,人们身着短裤背心都觉得热,但消防员每次出警时都要再披上厚重的战斗服,奋斗在一线,义无反顾。
7月1日是高温天气,当天的室外气温是39℃,津滨大道消防救援站分别于12:56、15:48、16:07、17:19接连收到辖区市民的报警求助,高温天气下市民的用火用电安全着实让消防员们“时时放心不下”。
津滨大道消防救援站政治指导员宋庆泰介绍:“夏季历来是易燃易爆危险品、电器、汽车等火灾多发季节。特别是连日来的高温天气,使得居民集中用电长时间处于高峰期,但不规范的用电、用火更容易引发火情。从近期的接警情况分析,‘安全’这根弦要时刻紧绷起来。”
这些天,有的居民家中的空调外机长时间使用,且维保不当引发了自燃;有车辆在行驶途中发生抛锚自燃现象;有居民出门忘记关闭电源、煤气的;还有的居民在窗外护栏里堆积的杂物长时间暴晒下引发火情的。这其中,虽有高温天气的客观因素,但更需要市民增强安全意识。
前不久,该救援站辖区内一居民小区就出现了火情,事发地点是居民自己搭建的一处储物间,储物间内存放着杂物,包括书籍和酒水等,并且引入了电线。发生火情后,居民第一时间报警,消防员赶到后及时将火扑灭,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及更严重的损失。但通过这一案例,宋庆泰分析说:“这种私搭的储物间不符合建筑标准,无法抵御极端高温天气,在这种天气环境下,私接的电路根本经不住考验,危险往往就在此时发生。”
这边还没忙完,又一通报警电话打来,附近小区的一位老太太出门拿大葱,门就被锁上了,而家中的煤气炉却还开着……这边刚为老太太解除了险情,那边一座商场的停车场内又出现车辆自动落锁,孩子被封闭在车厢内的险情。到了凌晨2时许,警报又一次响起,当时一辆汽车在路面上与桥墩发生了碰撞,出现了汽油撒漏的险情。救援队员来到现场,将险情排除后移交给其他相关部门进一步处理。
“高温酷暑天气,市民易出现急躁情绪,很多疏忽都是因为急躁造成的。”宋庆泰说,“与此同时,市民还应该学会一些简单的应急处置方法,掌握扑灭初级火灾的能力,为消防救援争取一些时间。”消防救援行业有句术语叫“灭早灭小”,很多火情都是因为错过了最佳的救援时间,进而使危险进一步扩大的。
他提醒,小区物业部门应该确保生命救援通道畅通,一旦有居民家中出现险情,其他居民一定要远离危险地点,不要围观,更不要为救援工作造成阻碍。
炎炎夏日,伏天已至,平安度夏是我们每个人的期盼。(记者 伊健)
关键词: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手机版 投诉文章:435 226 40@qq.com
Copyright (C) 1999-2020 www.baiduer.com.cn 爱好者日报网 版权所有 联系网站:435 226 40@qq.com